当前位置:
首页>>原创
央国企强势入局!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风云变幻
更新时间:2025-07-29 10:23:49
作者:许晴
点击次数:29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浪潮中,前半场的整车制造竞争已硝烟弥漫,而如今,后市场这片广阔的 “蓝海” 正吸引着众多央国企纷纷布局,成为新的角逐焦点。近两年来,中石油、资环电池等央国企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动作频频,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能源巨头的充换电布局


中石油,作为传统能源领域的巨擘,在向 “油气氢电非” 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道路上大步迈进。2023年9月7日,中石油以15亿元左右的价格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成功收购普天新能源100%的股权。普天新能源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央属企业,彼时已建设充电终端近10万台,服务用户近70万。此次收购让中石油一举跃升为国内前15 名的充电桩企业,迅速扩大了其在充电桩市场的版图。


不仅如此,中石油在此之前就已多次布局充电桩产业。2023 年 8 月 18 日,与五粮液集团联合成立四川中新绿色能源公司;2024 年 8 月 1 日,和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油(莆田湄洲岛)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2024 年 7 月 20 日,与宁夏众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昆仑绿能科技(宁夏)有限责任公司。


这些新成立的公司,经营范围均涵盖了充电桩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等业务,全方位承载着中石油在充电市场的布局战略。


电池后市场的创新探索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环电池”)作为唯一一家以电池循环利用为主责主业的央企,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以“战略保障、安全支撑、产业规范”为核心使命,通过整合产业链、承接国家任务、推进区域布局与技术创新,构建覆盖全国的电池循环生态体系。


今年4月,资环电池整合4家子公司(含“锂汇通”),业务覆盖电池回收、重卡换电、两轮车电池银行及材料再生;建成600余个回收网点,换电重卡市占率达50%,两轮车电池银行覆盖50余城;锂汇通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1%,再生材料直供正极厂商,形成“回收-再生-利用”闭环。


今年5月,资环电池牵头构建四大国家级平台:国家电池数据中心、国家级回收示范基地、国家级电池银行、互联网交易平台;配合工信部制定《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计划2025年底实施)。7月24日,该公司联合长春新区、中国一汽、金川集团等共建回收枢纽,应对2030年电池退役潮。


资环电池以“技术-网络-政策”三维攻坚,快速构建覆盖全国的绿色回收网络,推动退役电池从“废料”转化为“城市矿山”,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国家队方案”。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动力电池焕新业务上取得突破。2024 年,成功中标 155 台烟台公交动力电池焕新业务,焕新后车辆续航里程显著提升,远超预期。在国家一系列利好城市公交电动化政策的推动下,中车电动提前布局,向产品服务化转型。基于自主研发的 “电池大数据计算平台”,推出 “电池检测 — 维修建议 — 剩余价值评估 — 电池焕新配套 — 梯次应用 — 退役电池回收”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其创新性推出的 BSS 电池安全服务,集电池健康管理与安全预警于一体,已应用于 4 万余辆新能源商用车,遍及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综合准确率超 95%。目前,中车电动已在多个城市成功实施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焕新业务,为解决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使用年限与整车报废年限不匹配的矛盾提供了有效方案。


公交集团转型,深耕售后维保

 

长期以来,株洲公交维修业务主要聚焦内部公交车辆保障,且在新能源汽车 “三电” 维保资质与能力上有所欠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网点少、技术弱、三电维修难” 等问题日益凸显。但株洲公交集团敏锐地抓住这一行业痛点,将其转化为市场开拓的起点。2024 年底,株洲公交落实国企改革要求,整合资源成立株洲市运通汽车维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推行 “公交保障 + 社会服务” 双轮驱动战略,从单纯的内部保障向市场赋能转型,深度挖掘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潜力。

广州公交集团下属运输分公司同样积极转型升级,从内部保障单位向外部竞争性企业转变,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该中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 “三电系统” 业务,目前已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广汽优湃动力电池华南五星级售后服务基地,并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 “三电系统” 销售和售后领域。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服务中心已实现对公交集团 1.1 万台新能源公交车、1.02 万台出租车动力电池的自主维修保养,在动力电池拆装、维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提升了车辆完好率和电池周转率。

同时,该公司与中国电研 cvc 威凯等 6 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性能检测规范》团体标准立项,为推动行业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央国企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布局已初见成效。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到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再到电池后市场的创新探索,央国企的每一步都深刻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走向。未来,随着更多央国企的持续投入和深耕细作,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又将迎来怎样的惊喜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标签: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
    2024-05-16 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维修保养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