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原创
峰会嘉宾前瞻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海涛退役电池石墨负极回收解析
更新时间:2025-08-07 09:39:54
作者:许晴
点击次数:9


石墨负极回收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中是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方面。当前行业聚焦正极金属(镍、钴、锂)回收,石墨回收率不足25%,大量废石墨流入非正规渠道,规范化处理率低,而且再生石墨常面临首次库伦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退役石墨的再生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资源安全、低碳制造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场。

 

8 月 30 日,2025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峰会暨第十三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会议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海涛教授将发表 “退役电池石墨负极回收技术和工艺进展” 的主题演讲。

 

图片

 

张海涛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 “百人计划”,中科院特聘核心研究员。2006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1年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系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12月入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储能技术和电池回收等领域的研发。兼任IEEE PES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等。先后主持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课题、基金委区域联合重点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河南省创新示范专项等重大研发项目。迄今为止,在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ence、 Phys Rev. Lett、 Angew Chemie、Adv. Mater等期刊接收发表160余篇SCI论文,论文共被他人引用6000多次。申请专利60余项,授权20余项。

 

本次峰会,张海涛教授将发表 “退役电池石墨负极回收技术和工艺进展” 的主题演讲。在此次演讲中,他将聚焦该领域前沿动态,剖析回收技术原理、创新工艺路径,分享研发中攻克的关键难题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探讨其在产业化应用里的适配性与发展潜力,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思路。

 

张海涛教授的演讲将深度解析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短流程、低能耗、高值化再生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行业提供从“实验室创新”到“万吨级产线”的工业化范式,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从“取锂淘钴”迈向“石墨重生”的新纪元。

 

8 月 30 日,与张海涛教授面对面,在电池回收产业的重构浪潮中,把握从政策到技术的战略跃迁先机。


文章标签: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
    2024-05-16 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维修保养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