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要闻
8月8日,厦门集美区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杏滨站),推出地方专属补贴:消费者购车可享1000元至3000元补贴,该补贴可与国家报废更新补贴(1.5万—2万元)及置换更新补贴(1.3万—1.5万元)叠加享受。活动吸引特斯拉、蔚来、小米等近40个品牌参展,并整合充电桩安装、维保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同步设置文旅市集提升体验。
分析评论:地方补贴与国家政策联动形成“组合拳”,有效降低购车门槛。但需警惕三四线城市充电设施滞后可能削弱消费意愿,政策需配套基建同步落地。
湖北省政府8月7日披露,截至8月1日,全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21万辆,直接拉动新车消费325亿元,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56%。为延续消费动能,湖北将于8月9日在孝感开展“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首次发放汽车后市场消费券,覆盖轮胎、机油等维保产品。
分析评论:数据反映政策对下沉市场消费撬动显著,但新能源占比攀升需匹配售后能力。中汽流通协会警告,县域维保网点不足可能制约长期体验。
8月5日,蔚来在海口国际免税城开设全球体验中心,成为首个享受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的车企旗舰店。消费者购买ES8、ET9等高端车型可免缴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最高优惠超30万元,同步开放电池租赁免税方案,首日预约试驾量突破5000人次。
分析评论:免税政策将加速高端新能源市场洗牌,但需防范价格战挤压国产高端车型利润。海南自贸港封关后(12月18日实施)“零关税”税目比例升至74%,政策红利或持续释放。
8月5日,宁德时代公布钠离子电池装车测试数据:在多面挤压、电钻穿透等极端测试中未起火爆炸,-40℃环境下电量保持率90%,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超200km。该电池支持10分钟快充(30%-80% SOC),计划12月量产并首发搭载巧克力换电车型(合作长安、广汽等),同时拓展至神州租车等商用场景。
分析评论:钠电池突破低温与安全瓶颈,将颠覆混动市场技术路线。但能量密度(175Wh/kg)仍低于磷酸铁锂,短期内难以替代高端纯电车型电池。
8月9日,湖北在“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中,于中部地区首次发放针对汽车后市场的消费券,对消费者购买轮胎、机油等保养维修类产品提供直接优惠。此举旨在延伸消费链条,破解县域市场“重购车、轻服务”痛点。
分析评论:《经济参考报》认为,后市场消费券是政策精细化创新,但需建立商户资质审核机制以防套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未来可扩大至钣喷、三电检测等领域。
湖北在消费季活动中创新建设“新能源汽车超市”,整合试驾、购车、充电桩安装全流程服务,并联动餐饮、房车露营、宠物出行等业态打造“全场景消费生态圈”。该模式计划在全省复制,2025年目标举办500场促消费活动。
分析评论:第一财经指出,“汽车+”场景融合是县域市场新样本,但需避免形式化。成功关键在于充电桩安装效率与第三方服务商协同能力,否则易流于概念。
8月初,宝马、比亚迪等多家车企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焕新保”服务:事故车定损金额达车身价30%时,车主可免费置换同品牌新车。某宝马4S店透露,此举旨在刺激新车销量,缓解价格战导致的利润压力。
分析评论:该模式将事故车损失转化为新车增量,但可能推高保司赔付率。若未严格界定定损标准,恐引发道德风险(如人为扩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