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原创
怎样降低电池内阻?从原理到方法,一文讲透!
更新时间:2025-02-13 08:47:33
作者:沙沙
点击次数:226

11.jpg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可获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新消息、定期推出的专业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标准制定一站式服务、电池制造工/电池制造工程师/电池维修保养师/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程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电池内阻,这个看似专业的名词,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影响着手机的续航时间、电动车的加速性能,甚至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那么,究竟什么是电池内阻?它为何如此重要?又该如何降低电池内阻呢?

揭开电池内阻的神秘面纱

简单来说,电池内阻就是电流通过电池内部时所受到的阻力。它就像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阻力一样,阻碍着电流的顺畅通过。电池内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欧姆内阻:由电池内部材料的固有电阻引起,与材料本身的导电性、电极结构等因素有关。

➤极化内阻:由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引起,与反应速率、离子迁移速度等因素有关。

➤接触内阻:由电池内部各组件之间的接触不良引起,与装配工艺、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电池内阻: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

电池内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表现:

◆充放电效率:内阻越大,能量损耗越多,充放电效率越低。

◆发热量:内阻越大,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越多,电池温度越高。

◆倍率性能:内阻越大,电池在高倍率充放电时电压下降越快,可用容量越少。

◆循环寿命:内阻增大会加速电池老化,缩短电池寿命。

◆安全性能:内阻过大可能导致电池过热,甚至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

降低电池内阻:从材料到系统的全方位优化

降低电池内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材料、工艺、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1. 材料层面的改进:

开发高导电性、低阻抗的正负极材料:例如,使用高镍三元材料、硅碳复合材料等,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反应活性。

优化电解液配方: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降低界面阻抗,例如使用新型锂盐、添加剂等。

使用更薄、更均匀的隔膜:减少离子传输阻力,例如使用涂覆隔膜、纳米纤维隔膜等。

改进集流体材料:例如使用表面处理过的铜箔、铝箔,降低接触电阻。

2. 工艺层面的优化:

改进电极涂布、辊压、分切等工艺:提高电极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减少内部缺陷。

优化电池装配工艺:减少极片错位、极耳虚焊等问题,确保良好的接触。

采用先进的电池化成工艺:形成稳定的SEI膜,降低界面阻抗。

3. 系统层面的设计:

优化电池组结构设计:减少连接电阻和接触电阻,例如使用模块化设计、柔性连接等。

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 (BMS):实现电池均衡,防止个别电池内阻过大。

开发新型电池连接技术:例如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等,降低连接电阻。

未来展望:低内阻电池技术的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低内阻电池技术不断涌现: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液态电解质的界面阻抗问题。

❖锂硫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但内阻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

❖锂空气电池:具有极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内阻和循环寿命等问题仍需解决。

降低电池内阻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也是未来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相信随着材料科学、制造工艺和系统设计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迎来更加高效、安全、长寿命的电池时代!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
    2024-05-16 电池制造工职业培训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制造工程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电池维修保养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
  • 【热点专题】废旧电池处理处置师职业培训
    2023-08-20 详细 >>>